以前商品不丰富,流通也大有滞碍,哪里像现在南北不同风味的粽子都可以在超市里买到。那时吃粽子大都要自己动手包制,端午到来之前,就张罗着买苇叶。市场是一个神奇的所在,端午节前,必定会有一些小媳妇、老太太,或摆地摊,或用小三轮载着走街串巷,吆喝着兜售苇叶。那些苇叶,有的散装,有的成捆,新鲜、碧绿,还带着淡淡的清香,十分可爱。买了苇叶,还要泡江米,洗红枣,包好以后用地锅慢火耐心地煮,这是要费很长时间的。待煮透了,米糯了,就可以大快朵颐了。
记得小时候,每到端午节,母亲都会包粽子。那时候家里包粽子一般用两种叶子,一是苇叶,一是一种树的叶子,老家发音叫做“菠萝”叶,叶片很大,包出来的粽子个头也很大,煮熟的叶子为浅褐色,摸起来很粗糙,和苇叶包的粽子各具风味。成家独立生活后,自己也几次粽子,因为技法不熟练,包的时候拿捏不准,每个粽子大小不同,形状各异,但味道是一样的。粽子进了锅上了灶,自己便会守在那里,捧着一本书,坐上几个小时,陪着粽子慢慢变熟。粽子煮好后,除了自己吃,还给家里送一些,给邻居们送一些,听听夸赞的话,心里得到了那么一丝丝满足。